肯尼亚生态厕所项目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3日

肯尼亚生态厕所案例,巧妙地把宜居建设的起点和持续点结合到了一起。解决生存的基础——卫生和健康,同时也兼顾生活的可持续性——生态循环和就业。

案例概况

肯尼亚的人口自20世纪中期经历了快速的增长,从1950年的607万猛增至2011年的4107万。在首都内罗毕,有65%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中,但其总居住面积仅为城市面积的5%。相较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用于公共服务的资源却相对稀缺,特别是用于建设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的资源。内罗毕政府在过去30年间几乎未向公共卫生设施进行过投资,这就导致了内罗毕市区内的公共厕所不仅设施简陋、拥挤,而且光线昏暗、卫生状况堪忧,更为严重的是,在安全和隐私方面还存有极大的隐患。当地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未能有效解决该问题,造成了大量的居民选择在户外如厕,这种现象在类似玛萨瑞(Mathare)这样的贫民窟中发生更为频繁。由于随处排泄的粪便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又造成了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对公共健康造成了进一步的威胁。在肯尼亚,腹泻造成了19%的5岁以下死亡率(超过30000死亡/年),是每年由艾滋病引起死亡数的11倍,而这也成为了城市领导者、社会服务提供者和合作伙伴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2007年,肯尼亚启动了“生态厕所”项目。

图像

图6.5 肯尼亚生态厕所 

大卫·库里纳(David Kurina)[1]是一位建筑师,他的目标是希望改变肯尼亚人对于厕所的认知,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态厕所(“Ikotoilet”)这个理念即来自于大卫,其字面意思为“这有一个厕所”。大卫从事了近10年城市环境、社区环境的调研、评估以及技术开发工作,在创造出“生态厕所”这个理念之前,他一直被肯尼亚危险的公厕条件所困扰,他时常遇见在公厕发生的毒品交易、抢劫和破坏公物等事件。人们为了避免危险,时常在户外如厕,或是用塑料口袋盛装排泄物并随意丢弃。鉴于此,大卫萌发了设计一个既美观又安全,而且会改变人们观念的厕所的想法,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生态厕所”。这一理念与致力于解决非洲卫生问题的社会企业Ecotact组织不谋而合,2007年Ecotact组织正式推出了“生态厕所”这款产品,大卫的理念也被付诸了实际。

具体措施

“生态厕所”创造性地解决了非洲日益增长的环境卫生问题。[2]该项目由社会企业Ecotact组织主导,与政府相协作而完成。其目标是在城市内,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区内建立健全的卫生服务设施。“生态厕所”设计的初衷是建立一个生态卫生系统。一方面,“生态厕所”自身具备节水性能,男士厕所配备了无水小便器,整套设施还装置了雨水收集系统,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生态厕所”配有紫外线净水装置,以方便周边的居民能够饮用到纯净的水源。“生态厕所”试图将污染降至最低,排出的尿液将由当地政府和国际高校合作进行回收,现有的资源再利用等技术改善了当地的废物回收状况。“生态厕所”使用费用极为低廉,以便更普遍地被使用,并且还专门设立母婴室,让该设施更具人性化。

“生态厕所”的另一特点是与商业服务的有机结合,其创造性地提出“厕所-商场”概念,不仅优化了公共卫生设施,还提供能够带来可观收入的商业服务,如在生态厕所中提供电子货币转接服务、擦皮鞋、理发、零食服务、设立酒吧等。服务齐全的“生态厕所”俨然是一个小型“商场”,所提供的商业活动不仅创造了收入和增加了就业,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有时会举办一些活动,如选美比赛、顶级喜剧演员、音乐家的表演,甚至会与政治和宗教领袖等进行合作,从而在民众经常聚集的地区发展成为具有建筑艺术的城市街道地标。这一方面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影响和转变了当地人的如厕理念,从而推动了公共卫生设施的更新换代。这也为该项目推动肯尼亚城市卫生干预措施的可持续化转变以及后期运营提供了可能。

图像

       

图6.6 生态厕所商场

图像

图6.7 生态厕所全景       

“生态厕所”基于BOT“建设-经营-转移”的操作模式,[3]亦即由Ecotact组织公司承担所有的建造成本,然后由它与肯尼亚各城市政府联系征求安置设施的土地。该设施最初5年内由Ecotact组织负责经营管理,以便收回其投资。期限结束后,再将设施移交当地政府经营。为了更好地落实该项目,还专门成立水源与卫生委员会(WATSAN),该委员会人员结构多元,包括年长人士、妇女和青年,还包括一些市政工作人员。该委员会一方面负责设施的建造选址、监管承包合同,而且还要负责监督建筑材料的安全使用。委员会聘用了两名男性青年和两名女性青年,经过培训专门负责这些设施的清洁管理工作。委员会同时还负责向各个家庭销售使用“生态厕所”的充值卡,一张充值卡全家都能够使用,而残疾人士则可以免费使用。

“生态厕所”项目在前期的磋商中,由委员会和民众共同决定整个计划和纲要,并由此实现项目使用设备或设施的许可和批准。这个项目在技术和经济层面上都动用了非传统的资源,为了让这一项目规模化普及开来,发展了面向市场的当地青年特许经营制度,让当地青年来管理这些基础设施。这项管理权既要符合公共卫生设施的条件,又要形成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提供公共便利、公共事业投资与管理是市政事务的主要功能,因此,在授权转化为私营性质时需要进行谈判和信用确认。同时,由于传统意识认为公共厕所是脏乱差、不安全的地方,因此在社会营销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以改善和消除公众的认同障碍。在内罗毕的贫民窟,为了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需要更多当地政府的投资、领导、工程承包以及整体的管理。经过协商,当地政府通过支持注册社区自助团体,让年轻人进行有效地、长期地可持续维护。

从资金来源来看,肯尼亚生态厕所发起方Ecotact组织主要负责筹备该项目所需的资金,在执行过程中还得到了聪明人基金会(Acumen Fund)、全球应对水问题促进会(Global Water Challenge)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资助。与此同时,“生态厕所”在运营过程中还会产生收入,收入来源首先是每次0.06美元的使用费用,其次是“生态厕所”上刊登广告的收入,以及配套的小型商铺的租金收入。

案例效果

该项目始于2007年。投入使用的首月,大约有200个家庭注册和使用了“生态厕所”,据此估算,每日的使用人次达2000以上。至2011年,肯尼亚共设有34座“生态厕所”,分布于12座城市,其中两座设置在贫民窟中。2009年内多达400万人次使用,至2012年使用人次则达1000万人。使用者满意度调查显示,67%的使用者对于这项服务表示满意。[4]%不满意者多是因为认为使用费用较高,对于部分居民来说每次0.06美元的使用费用仍是笔不小的开支。同时他们还认为设施所在位置离他们的住处较远,不便于使用。该项目的推广效果直接体现为户外排泄物大为减少,部分排泄物还得到了再利用,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生态厕所”不仅体现了绿色环保技术在卫生领域的运用,同时也塑造了更为干净的环境空间,并且减少了水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在项目推广之前,居民经常在树丛、山坡等地如厕,而现在这种行为已经大为减少,人们逐渐树立了室内如厕的观念。“生态厕所”的运营和维护为年轻人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而其附带的小型商务模式又向民众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此外,厕所设施附近的场地逐渐成为社区居民从事文娱活动的公共空间,由于其便捷性,人们经常在此聚会,游戏竞技。

该项目具有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其循环利用系统,“生态厕所”将尿液进行收集加工成化肥,而雨水收集系统大大减少了清洁水源的使用。其次体现在人事管理方面,水源与卫生委员会(WATSAN)的设立为社区居民的参与创造了可能,委员会代表性别比例均衡,体现了机会的平等性,这种自下而上的自发管理模式大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再次是项目的承包模式具有可持续性,鉴于“生态厕所”的“建设-经营-转移”模式,当Ecotact组织的5年经营期结束之后,当地政府将继续承接“生态厕所”的经营,这不仅是产权的转交,同时也是管理经验的继承。除此之外,青年人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项目获得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

经验借鉴

1、城市管理者角色定位与硬件建设

(1)重视社会企业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社会企业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作用巨大(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为私营性质),对于转型发展部门来说具有巨大潜力。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局部与总体的合作需要着眼于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授权和社会信用的评定非常关键,这样才能组织起高效、及时、面向市民的社会服务事业。

(2)积极促进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公共部门可以和私营部门一同为社会公共服务与环境保护问题努力,而且可以实现双赢。“生态厕所”的案例就体现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间的协作与优势互补。私营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了资金、设计和管理优势,而公共部门发挥了总体规划、人员调动等方面的作用。

(3)动用更广泛的人力资源:面向年轻人的特许经营制度和自助团体,让民众参与度大大提高,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公共服务事业。同时,在社会团体的人事安排中要兼顾公平与正义,顾及到各类群体所需,并且特别为青年团体提供培训机会和晋升空间。

2、宜居城市概念塑造与文化软件建设

(1)注重居民卫生观念、意识的塑造:Ecotact组织最为成功的一点是对居民如厕理念的重新塑造,肯尼亚部分居民已经放弃了以往在户外如厕的习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使用新型厕所所带来的自尊以及身份认同的体验。

(2)公共服务的宣传方式:不断增长的社会媒体效应对整个项目中的创新点有着巨大的帮助,各种地标建筑、公共服务设施等加入的媒体元素推动了社会的改变。

(3)社区文化的营造:“生态厕所”的建造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补充,更是一种类似公共平台的打造。基于其独特的方位和便捷性,更容易产生出延展效应,这里最为明显的就是公共空间的延展。无论是文娱、体育活动,还是一些政治类的宣讲动员,“生态厕所”及其延展服务都在其中扮演着一种连接社会群体的纽带作用。

3、人文关怀与社会综合效益提升

(1)基础设施建设见效需要时间:人们对于新鲜事物都有一定的认知和接纳过程,从人们微小的体验开始到逐渐形成习惯,从对于项目的试点运行到大范围推广,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耐心。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项目获得更广泛的来自政府和社区的对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激励。

(2)公共服务的供给要具有可持续性:“生态厕所”的一大亮点是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其管理和经营权在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间可以进行良好的转换。其管理经验便于复制和继承,这样就确保了该项服务供给具备可持续性。

(3)认识到社会问题的综合性:户外如厕是出于对如厕安全隐患的担忧,而室外任意排泄又造成了环境污染、疾病的传播。从而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都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带问题。同样,对于一个单一事件的治理也有可能带来连带的收益。所以,治理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从方法还是视角,都应具备前瞻性与综合性。

[1]ASHOKA: https://www.ashoka.org/fellow/david-kuria.

[2]HYDRATELIFE: http://www.hydratelife.org/?p=250.

[3]IWA Water Wiki: http://www.iwawaterwiki.org/xwiki/bin/view/Articles/Ikotoilets+-+Kenya.

[4]IWA Water Wiki: http://www.iwawaterwiki.org/xwiki/bin/view/Articles/Ikotoilets+-+Ke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