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延巴克图:在风沙和战争影响下的文化修复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3日

案例概况

位于马里中部的延巴克图不仅是当地的宗教文化中心,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延巴克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包括津加里贝尔、桑科尔和西迪·牙希亚这三座清真寺,以及延巴克图城郊的陵墓和墓地。这些清真寺、陵墓以及珍藏的传承世代的物品不仅是当地的宗教文化象征,也是延巴克图历代科学、政治、外交、经济发展的见证,更是城市文化表达的基石。

问题与举措[1],[2],[3]

由于延巴克图的清真寺均为土质结构,长期受到风沙侵蚀,所以每隔三到四年,当地居民就需要为清真寺的外部增添土层以起保护的作用。另外,偶尔的连日暴雨也会对土质结构的寺庙、陵墓、周边房屋及其排水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图像

 

图5.5:延巴克图清真寺 

面对持续的风沙侵蚀威胁,马里政府与“阿迦汗文化信托基金”于2006年展开合作,对津加里贝尔清真寺展开全面修护。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风沙侵蚀对寺庙造成的损害,并在修复过程中培训当地匠人传统土质建筑的建造技术以及新式的修复方法。通过该项目,津加里贝尔清真寺内部升级了排水系统,外部翻新了受到侵蚀的墙面,周边铺上了新路面,屋顶的建造修复还引入了一些创新技艺。除去寺庙本身,该项目也让当地匠人获得了建造技能,这些技能在今后将被应用于其他建造修复工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津加里贝尔清真寺开展的所有修复工作都进行了翔实记录,且各项工作都与世界遗产中心及时进行沟通或者获得批准。

位于西非的马里经常持续遭到武装冲突的打击,2012年4月,延巴克图被占领长达十个月。在这十个月以及之后的动荡期间,不仅三座清真寺因失于保护受到严重损害,珍贵手稿也或受损毁、或被征收、或被非法贩卖。另外,16座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陵墓有14座被摧毁,使得当地社群遭受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面对武装冲突威胁,马里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呼吁冲突双方的军队要保护文化遗产,冲突期间也一直试图评估文化遗产遭受的毁损情况,但由于太过危险,此项行动始终难以落实。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同马里政府在巴黎召开了一次国际专家会议,并确定了一份“修复马里文化遗产和保护古代手稿的行动计划” (Final Report and Action Plan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Safeguarding of Ancient Manuscripts in Mali),这份计划从保护目标、具体行动、关键绩效指标、预估成本、合作方和行动紧急程度等方面对修复和重建工作做了详细规划,成为此后重建修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14年3月,第一阶段的重建修复工作展开,主要针对津加里贝尔清真寺周边的陵墓,这些陵墓在2012年7月被反叛武装组织夷为平地。重建工作主要是在残存的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建造,仍然采用原陵墓所使用的当地建筑材料。重建修复主要由当地的石匠和工人展开,由马里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派的国家和国际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由总石匠和津加里贝尔清真寺的阿訇为总指挥。现在,第一阶段的重建工作已经完成,并在准备一份详细的关于修复工作的报告,以期对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图像

       

图5.6延巴克图景象       

另一方面,陵墓和图书馆的重建修复也保证了不久的将来延巴克图的珍贵手稿能够重归故土。在占领期间,至少有4200份手稿被烧毁,但约90%的手稿得到了及时抢救,而这大多都要归功于负有责任保护这些手稿的当地民众在占领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真迹转移到首都巴马科的安全地带。然而,这些珍贵手稿仍有被非法交易的危险。因此,在巴黎的国际专家会议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讯和信息助理总干事詹尼斯·卡科林斯(JānisKārkli?š)先生建议,为保护马里的手稿遗产,所有举措将建立在六个目标之上:编制手稿遗产目录;保护手稿;与私人图书馆和私人收藏者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长远保存;将手稿数字化以使手稿可被广泛阅读;培训图书馆员和档案保管员;借助他国政府建立专业的合作网络(如法国国家图书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等)。

经验与启示

由于马里经济发展落后、资源稀缺,延巴克图的修复保护工作,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都非常依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国际友人的经济和技术援助。除了战乱前获得印度“阿迦汗文化信托基金”以及战乱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动员的国际专家的建议外,世界遗产中心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延巴克图陵墓的研究”和“延巴克图保护工作指导手册”也都是基于动乱前意大利专家的记录和研究汇编而成——这两份文件都对建筑的重建修复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意见。

对于财政拨款不足、本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更落后国家的城市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确实能帮助其进入国际网络——无论是他国政府抑或是国际性大型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因此应积极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和网络,并尊重其几十年保护修复工作的专业意见,及时反馈保护工作进度、商讨新提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影响、并听取其建议。

重建修复的另一个重点则是民众参与。文化遗产最终还是与继承这些遗产的人息息相关,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砌土堆石,更是在社群共同重建的过程中复原文化表达的常态,回归其文化传统,在一个多元和宽容的环境中重建社会凝聚力,在废墟中重新找到其文化之根、找回社群共同的身份认同。

[1]UNESCO. All Mali news[EB/OL].(2016-02-04)[2016-05-24]. http://www.unesco.org/new/en/unesco/resources/unescos-action-in-mali/all-mali-news.

[2]State Party of Mali.State of Conservation (SOC 2015) Timbuktu (Mali).(2015-02-01)[2016-06-02].http://whc.unesco.org/en/list/119/documents.

[3]UNESCO. Final report and action plan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safeguarding of ancient manuscripts in Mali[EB/OL].(2013-02-18)[2016-04-06].http://whc.unesco.org/uploads/news/documents/news-987-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