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演讲——吴建中 先生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

吴建中先生,上海市政府参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长,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政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各位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来这里跟大家交流。

几年前巴黎时尚品牌的掌门人曾经说了一段话,说“该公司在巴黎新开张的新酒店将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游客”,后来他为这句话道了歉,说这句话被人误读了,他说的是一车一车的中国游客,而不是指所有的中国游客。这句不该说的话,是否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人怎么了?

2010年世界奢侈品协会宣布,中国人买走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奢侈品。2016年,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

2011年4月,上海车展开幕前夕,某电视台转播了一条新闻,说上海车展尚未开幕,天价豪车已经宣布售完。据说五台千万元豪车一抢而空。世博会刚刚结束,我们就把世博精神给抛弃了。现在“土豪”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的流行词,而且影响到了我们的下一代。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新闻说,一位妈妈在抱怨说她的孩子,希望她把原来的车换成宝马,说班里同学的父母都是开豪车的。我还亲耳听到我们单位的一个同事跟我抱怨说,他女儿不希望骑自行车送她上学了,所以每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她说你走得远远的,生怕被同学看到。你看,多么寒心啊。

改革开放到现在将近四十年,在这个将近四十年里,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中国人是非常勤劳的。我们经常说“勤劳勇敢”,我们不大说“勤劳致富”,是改革开放把人们的创业精神焕发出来,于是奢靡之风流行起来。今天我们要鼓励消费,要享受生活,但这种消费应该是文明健康的消费,这种生活应该是愉悦身心的生活。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那个时候担任翻译。我们到了日本一个省,说日本人现在现在在反省,我们是不是把我们的一种造物精神给抛弃了。日本人跟中国人一样,都是热爱造物的民族。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也发生了问题,美国爆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于是美国上下深刻反省,要重振实业,要制造业回归。应该说这几年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已经看到美国正在走出低谷,走出困境。

今天,党中央提出“艰苦奋斗,实干兴邦”是非常及时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不仅要达成,而且要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井”这道坎。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造物的民族,我们不仅要继续弘扬这种精神,而且要在新的起点上环法出新的造物精神,既节制。有的人说节制是小事,不足以为之。但我认为节制不是小事,节制是一个大德。

在家风家训方面的教导,我们经常说“一粥一饭,当思米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罗马哲学家西赛罗用四个拉丁语,适度、安宁、节俭、平衡。阿波罗强调秩序,节制和形式。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和世界城市日,两个日子都与节制有关。一个号召人们勤奋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一个强调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

今天我们要倡导一种新的造物精神,就是节制型、创新型的造物精神。那么节制是体现在我们对自然、对传统、对人的尊重,它是一种价值观。而创新是用创造性的思维完成某一件事情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方法论。那么节制型的,创造型的造物精神,是一种既能够利用当地资源,民间智慧,又能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创新手段的一种造物精神。

六年前上海举办了成功、精采、难忘的世博会,我采访了很多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人,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过去那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消耗资源为主体的粗犷型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今天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尊重人本身了。世博会期间,我们经常听到“低技术”,还有像“手工精神”等方面,上海世博会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最佳实践,这些是需要我们很好去学习和消化的。

今天,虽然我们支撑着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的30%,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目前的增长方式仍然是比较传统的,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清醒的认识。其实世界各国都在转型,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人们重新反思我们过去走过来的进步方式,是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因为过去走过来的这个方式,还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基础的一种方式,而未来的方式应该是更生态的方式。

应该说欧美各国,包括日本现在都在进行转型,这个转型虽然是很痛苦的,但是经过了这个转型,我想在下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当中,他们一定会把握主动权,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要深刻的反思。虽然我们有钱了,我们现在已经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了,但我们要为未来谋篇布局。

其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是过重严重的,用生态足迹的话来说,地球已经严重的不堪重负,1966年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了一倍,到2007年,人类生活需要1.5个地球来支撑,到2030年人类需要相当于2个地球来满足每年的需求。也许有人说这个地球已经不能生存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有信心。其实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消耗方式,只不过只有300年左右的时间,300年以前人类用的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那么现在就是看,我们能不能节制,我们能不能把,比如说有的人预测,再过100年,我们可以回到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时代,这个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们,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节制来缩短这个时间。其实在北欧,在一些发达的地区,他们已经下决心在20年、30年以内要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社会。我相信只要我们现在认真的,踏踏实实的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这个时间一定会缩短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节制的民族,所以这次杭州峰会上,中国人不仅宣布签署巴黎协定,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态自觉和大国风范。这次外媒普遍报导说巴黎协定之所以取得成功,中国功不可莫。

节制型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通过节制这一健全性的思维和行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里我想谈三点建议:第一,推进节制型的创新。这里是英国剑桥大学节制型创新的网页。我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是2015年全球畅销书,题目是《节制型创新如何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本书之所以在全球影响力这么大,是因为大家都普遍觉得节制型创新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民众的需求,而且是符合生态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假肢,在印度买一幅要1.2万美元,所以有人思考能不能用便宜的方式制作呢?所以用废旧轮胎及木材开发,最后这幅假肢只有45美元一幅。

也许有人说健康品的规范是非常严格的,其实在印度对健康品的这些要求可能比美国还要高。这家企业是有50个技术人员,3个医生,一年生产的假肢要达到2万幅。有一次我在新加坡开会的时候,我碰到一个印度学者,我就问他说“jugaad”是什么?他给我了举了一个洗衣机的例子,他说现在洗衣机的产能和产品都严重过剩了,所以我们修改了一下,让它变成了和面机,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改动,就把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很好的消化掉了。今天节俭型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世界上不少以节俭型学会或者研究机构。

在人类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今天,也应该给自己立一个约束,戴上紧箍咒时时提醒自己,人并不是可以任意为所欲为的动物。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破坏自然、滥用资源的进步方式,而应该是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尊重人的进步方式。

第二弘扬企业家精神。这里我要推荐一篇文章《二十世纪的企业家》,它说了很多人在总结二十世纪的时候举的都是大事件,如盘尼西林、计算机等,而这位作者写的是小人物,中小企业家们,认为二十世纪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白手起家,勤奋创业,敢于挑战,尤其是跟大的企业挑战,还有注重质量,注重品牌,善于创新。他们都会善于去创新。我觉得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企业家精神都是那个时代,那个世纪留给人类最重要的遗产和特征之一。

我们以前经常说两个词,叫实业,也叫劝业。中国第一届国际博览会是1910年在南京办的南洋劝业会,实业和劝业在英文上都是industry。我们在盘点历史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艰苦奋斗的实业家。我们过去比较注重文化名人的遗址保护,其实我们这些企业家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功劳我们千万不要遗忘了。

现在很多企业家对实业不感兴趣了,盲目迷信虚拟金融,生产指标完不成就卖几套房产,这样下去经济发展还有什么指望呢?我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

第三,要倡导工匠精神。在上海世博会上,这方面的例子是非常非常多的,尤其是意大利馆。意大利馆的馆长有一次抱怨,因为场馆要评审,意大利馆没有被评上,他就抱怨说,你们可能不理解我这个馆深刻的含义,意大利馆的主题是美好生活始于手工精神。意大利人在展示他们悠久的手工技艺,包括乐器制作、加工以及文物修复,还有修皮鞋。大家不理解,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场合,把不上台面的修皮鞋拿到这里来干什么,其实我们对这种工匠精神理解真的是不够的。人们之所以怀念工匠精神,是因为在早期手工业时代,每一件产品其实都是一个作品或者都是一个艺术品,每一件产品都包含了手工业者的情感和心血。工业化以后,技术和艺术两者分离了,产品变得冷冰冰了。

我们在盘点世博会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世博会从1851年第一届开始,就有艺术馆,为什么有艺术馆?这是因为欧洲人的价值观,欧洲人看一个国家是否卓越,不仅仅是看它的工业是否卓越,同时要看它的艺术是否卓越。只有两者都卓越了,这才是一个发达的国家。所以每一届世博会都有工业馆和艺术馆。我们要互换工匠精神的回归,要以此为契机,把创意产业带动起来。其实现在很多高档的东西还是用手工制作和打磨的。我们说瑞士手表之所以金贵,瑞士之所以能够保持手表王国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弘扬了一种工匠精神。

其实在中华文化当中,我们也非常注重工匠精神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本书,叫做《考工记》,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这几年我一直推荐的一本书就是《摩托车修理点的未来工作哲学》,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他是一个博士,担任过咨询公司的一个主管,后来他辞职,开了一个摩托车修理铺,因为他想摆脱一个越来越抽象的世界,回到一个与物质世界紧密相连的脚踏实地的世界。

最近几年我们都在讲创新,创新成为了一股全球的潮流。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现象,世纪之交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一个低增长时期。金砖五国,包括中国也放慢了增长了势头,也就是说几乎所有过去发展很快的国家,现在都进入了一个低增长的时期。唯有一个,那就是城市发展和地区发展逆势而上,这就是创新带来的结果。有关研究表明,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引领经济发展的不是国家,而是城市或者地区。日本三另综合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日本大约是60兆日元的新产业将会在地区产生,所以在日本成立了一个地方创生部。日本的成长是从地方创生开始的,所以我们现在讲要推进创新,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创新园区不仅能集聚本地的资源,而且能集聚全国的甚至是全球的资源。

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振兴地区经济,上海正在创建有影响的科创中心,需要一大批富有创意和工匠精神的人才。360行,行行都可以出状元,那些有手工技能的人更应该受到尊重。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职业群体的忠诚和奉献程度,如果每一个人爱岗敬业,社会就更卓越,更和谐。所以我们要尊重劳动者的职业精神和人格尊严,让我们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为人类奉献优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造物,克勤克俭的民族,改革开放让我们尝到了勤劳致富的前头,今天在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冲刺阶段,我们更要用行动证明,唯有实干,才能兴邦。

谢谢大家。